首页
> 热门专题 > 国企服务专题 > 国企产改

江苏省港口集团凝聚共识 汇聚合力 扎实推动省港口集团产改向纵深发展

发布日期:2022-05-20 17:16 浏览次数:

江苏省港口集团被确定为全省产改试点单位以来,在省总工会、省国资委的关心指导下,按照“一年试点探索积经验,二年全面推进促提高,三年巩固深化创品牌”的思路,以产业工人的需求和期盼为导向,聚焦政治保证、素质提升、制度落实、权益维护,多措并举、精准发力,不断推进产改工作走深走实、落地见效。

一、在政治保证上做到“三个强化”,引导产业工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

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。坚持“党建带工建、党建促产改”,深入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、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,引导港口产业工人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集团3个党建带工建案例被省总工会评为“庆建党百年·新时代党建带工建创新成果”典型案例,获奖数量位居省部属企业第一。二是强化“双基”融合工程。研究出台《江苏省港口集团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和《江苏省港口集团基层班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,扎实推进“双基”融合工程。消除党员空白班组,两年来107名一线产业工人发展为党员,建成基层党组织规范化示范点8个、基层党建创新案例10个、优秀基层党建品牌10个。1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,5个集体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,13个集体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。三是强化先进典型示范。研究制定《江苏省港口集团港口工匠评选表彰办法》,举办 “五一”劳模先进基层宣讲活动,300余名职工现场聆听,万余名职工观看直播。产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1人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,1人荣获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,1人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,近50人获评省级荣誉。

二、在素质提升上构建“三大平台”,完善产业工人技能成长体系

一是构建教育培训平台。集团与武汉理工大学等名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实现港口人才“订单式培养”。开展拜师活动,鼓励劳模和高技能人才传经验、授技能、带作风,全集团师徒结对600余对,一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, 2人荣获“全国交通技术能手”称号,2人荣获“江苏工匠”称号。二是构建技能竞赛平台。围绕省级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——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,开展劳动技能竞赛。广泛开展岸桥司机、门机司机等技能竞赛,镇江港门机司机唐义朝获得2020年全国港口技能竞赛第五名。三是构建创新创效平台。将职工“五小”(小发明、小创造、小革新、小设计、小建议)创新创效活动纳入集团科技创新体系。开展“劳模(技能人才)创新工作室”创建,第一批命名11个“劳模(技能人才)创新工作室”,并给予每个工作室5万元补助。两年多来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7个,实用新型专利87个,创造经济效益3.4亿元。其中,2项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获评“省部属企业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”,1项职工操作法获评“省部属企业职工十大操作法”,1项职工发明专利获评“省部属企业职工优秀发明专利”。

三、在制度落实上筑牢“三条底线”,营造体面劳动舒心工作的良好环境

一是筑牢劳动权益保护底线。严格落实“五险一金”制度,盈利企业全部实施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。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,签订集体合同,保障产业工人与企业平等协商权利。先后出台《江苏省港口集团关于规范劳务用工的指导意见》《江苏省港口集团相关方业务安全管理办法》等制度,加强对劳务派遣公司、劳务外包公司监督。二是筑牢安全生产底线。严格落实安健环管理制度,升级改造安全设施设备,建立职工安全保障体系。加强职工安全健康教育培训,常态化开展“安全隐患随手拍”“安全建言献策”等活动。制定出台《港口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》,保持“零感染、零扩散”成效。三是筑牢基本民生底线。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投资近2000万元改善一线产业工人候工环境,修缮房屋245间、美化环境4.2万平方。研究制定《江苏省港口集团关于加强职工食堂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提高食堂卫生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。研究制定《江苏省港口集团关于规范职工疗休养工作的意见》。加大对伤残重病职工关爱力度,每年用于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达200多万元。

四、在权益维护上提高“三大待遇”,让产业工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

一是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待遇。提高产业工人在党代会、职代表会、工代会中的比例,严格落实职工代表大会、职工董事、职工监事制度,保障职工有序参与企业管理。集团一届一次职代会,一线产业工人代表占比超过65%。建立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制度,全国劳模黄强被选举为省港口集团工会兼职副主席,交通部劳模张海燕被选举为镇江港工会兼职副主席。黄强作为江苏港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,2021年被推荐为省党代表,参加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。二是提高产业工人薪酬待遇。集团职工年均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5%。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,设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专项补贴。镇江港作为产改试点培育单位,大力推进“三项制度改革”,建立“效率、效益、效能”动态评价机制,职工收入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过20%,2020年首次取得吞吐量和利润“双过亿”。三是提高产业工人岗位待遇。打破学历、职称、身份等限制,推动优秀产业工人在管理、技术、技能等不同岗位横向交流。畅通班组长成长通道,基层队级管理人员优先从优秀班组长中选拔,三级公司副总优先从有班组长经历的人员中选聘。产改以来,67名技能人才被提拔为班组长,73名班组长被提拔到管理岗位。


打印 关闭